之前為了上瑜珈課,而入了健身房的會員,
(詳見空中瑜珈 vs. 地板瑜珈?我報名了健身房的瑜珈課程)
也因此最近我有機會嘗試到1堂重訓體驗課,還有號稱很累的TRX課程…

一種用兩條繩索發展無限訓練變化的運動
我一向是個不太愛運動的人,但是隨著年紀增長,
我也開始比較注重健康方面的投資和資訊,
加上在健身房認識了幾位一起上課的同學,讓我更有動力起身離開家裡去運動。
(在家雖然也會鋪瑜珈墊拉筋或玩健身環,但沒人督促所以運動強度都不強)
我是報名可以3個月內任選健身房的8堂課程的方案,
所以每次去之前都會用LINE跟櫃台先報名,讓他們可以掌握人數。
很有趣的是在瑜珈課遇到了一位很熱心的同學雅庭,
有次我忘記事先報名,結果雅庭因為先到櫃台簽名,沒看到我的名字,
居然還傳訊息問我今天不去上課嗎?妥妥的班長來著!
也因為她的督促,所以我最近都不會缺課XD
我也跟她一起去上了1對2的重訓體驗課1堂(這是健身房入會時送的),
然後也因為她的邀約,前幾日第一次嘗試了我一直覺得自己撐不過10分鐘的TRX。
因為這些新嘗試,我意外發現了自己的一個之前沒注意到的特質,
以下聽我娓娓道來~
新嘗試,發現新的特質
第一次接觸的運動課程
老實說,因為柔軟度的關係,做瑜珈時我是相對得心應手,
但其他需要肌耐力、體力的運動,都是偏弱。(小時候體育課也都很痛苦)
這次初體驗了重訓和TRX,我其實還是感受到自己體力非常差,
測了健身房的INBODY機器,數據顯示肌力非常弱,所以我在上課時超級辛苦。

和同學雅庭的1對2重訓體驗,
教練給雅庭的負重比我的還重,我卻做起來比她吃力許多…
TRX也是在老師「些微放水」的狀況下,撐過了1個小時。
這兩種課上完後,我連下樓梯都覺得腳沒力,差點跌下去。
就是這麼弱的我,居然在這兩課中,意外發現了一個自己的「特長」(?)
那就是聽從指令的「領悟力」。
這始於TRX的老師,誇獎我領悟力很高,不太會犯新手常犯的錯誤,
雖然也不排除是老師想讓我繼續去上課(笑)而刻意鼓勵,
但我突然想起前個禮拜體驗重訓時,好像也是這樣,
我可以抓的到教練說的重點,然後照本宣科跟著做。
當然,「做對」不代表我能「做到」,常常因為耐力差,還沒做完指定次數就開始不穩。
我想到以前瑜珈課,老師也挺愛叫我當示範,
也許是我柔軟度不錯,加上能理解老師的指令的關係。

我也聯想到,自己是會去看「說明書」的人。
其實我並不覺得仰賴一個準則是多好的事情,反而顯得很死板,
但是遵照指令或說明,似乎有讓我有一定的安心感,
而且無論對於電器或運動,都抱著「用對了才有效率、不會浪費」的心態。

海頓媽媽的烘焙實驗廚房:吃過都會敲碗想再吃的小點心54道
另外,我在一些地方的模仿能力,可能也是源自於此,
小時候我的一個特長是「模仿畫」。
相較於兩個妹妹的藝術天分,我並不擅長藝術創作,但卻可以精確模仿漫畫或海報,
用鉛筆畫出我當時喜歡的 名偵探柯南、爆走兄弟…等等的人物 (透漏年紀了!!)
若美勞課老師讓我們隨意畫,我臨摹的通常都可以被貼在教室後面(笑)
有次和朋友們去鶯歌玩陶藝,老師在台上講解,旁邊朋友在手忙腳亂,
但我卻能不費力地好好跟著老師的指示做。
捏造型時沒什麼創意,但跟著做卻很ok。

原來自己算是個擅長聽從指令、需要有師父可以跟隨的人啊(?)
這個意外的發現,雖然不知道能做什麼用,但似乎讓我自己更認識了自己一點點。
學習寫程式
另外一件讓我發現新的自己的時刻,就是接觸「寫程式」(coding)這件事情時。
從小到大我數學都不好,高中大學也都是文組,
所以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寫程式。
但後來因為工作,接觸程式後,我發現原來「數學能力」和「邏輯能力」,是兩件事情。
我的數學依然不好,但邏輯似乎還不錯。
程式內使用到的條件式、循環、前後程式碼的安排…等等,
對我來說居然不算是很困難的事情。

目前,都是由我教育客戶如何運用我們的軟體的程式語言,建模他們的產品,
我也常常幫客戶寫的程式除錯(debug),跟偵探一樣推敲是哪裡寫錯而造成程式錯誤。
當客戶聽到我以前大學居然是主修語文學系時,都感到驚訝。
因為學習程式,我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略有這方面的天份,
若一生都沒有接觸到,大概我一生都不會知道自己有這一面吧?
看書的意外發現
有時候不一定是動手嘗試某件事情,
光是看一本書,都有可能突然刷新對自己的見解。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很內向的人,跟陌生人講話有壓力也是事實,
常常我挺不喜歡自己的這個特質。

但有次我看彎彎的圖文書(沒錯,就是這麼輕鬆的書籍)(但我想不起來是哪一本),
作者描述她自己是「可以隨著周遭轉變」的人,
若周遭的人相對安靜,她可以擔任活絡氣氛的人;
若周遭的人已經足夠熱情,她也可以安靜聽別人說話。
我看到這裡,覺得自己似乎也是如此,
不是完全安靜,而是在某些時刻,可以自然地轉換。
我覺得能夠像變色龍(?)一樣隨著環境切換樣貌的自己,也是不錯的。
感謝和那本書的相遇,我才能更新對自己性格的認知。
結語-成為大人後的新發現
當父母的人,常常會認為讓小孩接觸各種體驗、學習或課程,
能夠有發現小孩的才能或喜好的機會,甚至受用一生。

我想,大人,應該也是這樣的。
長大後,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已經「定型」,
但世界上有源源不絕的新事物,即使學識淵博的人,總有沒嘗試過的事情。
嘗試新的事物,很可能就有機會從中發現自己都不知道的自己。
有些人當了媽媽,第一次知道自己可以為了愛如此堅強;
有些人獨自旅行,在途中不斷和自己對話,對自己的思路更加透徹;
有人創了業,才明白自己不適合當員工,反而適合當老闆。
之前分享的自在,才能發光-【我要的新人生】 讀後心得 這篇文章中,
書籍的作者鼓勵大家順應自己的特質,在感到自在的舒適圈內先努力,
那我們總要先好好的認識自己。
我也期待之後能發現更多不一樣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