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別人的功課拿來修!用【課題分離】斷捨離人際關係的煩惱

by Aya

之前的文章有提到,前陣子我陷入了低潮,情緒一直無法恢復平穩,
睡覺也時常腦袋持續運轉,無法順利入睡。

起因是我身邊重要的人,在生活上遭受不合理的對待,
我為此感到氣憤,也感到擔憂,
無論提供什麼想法,似乎都是無解

想想我好像一直是這樣,很怕別人把我當垃圾桶,傾倒負面情緒,
不是我不重視他們或不想幫忙,
反而是我會因為「太想幫忙」,認真提出自己想到的解方,
但最後其實大多是我無能為力的事情,然後卻造成自己情緒上的低落。

我一直以為自己無法承受是因為「不會消化負面情緒」,
直到這次低潮時,我跟閨蜜講起了這些,閨蜜給了我一句話。
我才發現原來這些的起因不是我不會消化負面情緒,而是我「管太寬」了

「妳不要自責」

閨蜜的那句話,就是「妳不要自責」。

當她在LINE上留下這句話,我才發現,我的負面情緒,
大多其實來自痛恨自己的無能為力

我想救重要的人脫離這個局面,但我無能為力,所以被自責感淹沒。

閨蜜說,現在陷入的局面,不是我造成的,
只有當事人能決定大家能否幫忙、是否要改變,決定權根本不在我身上

課題分離

最近我剛好看到了一個影片,在講「課題分離」這個主題,
「課題分離」這個詞出自於阿德勒心理學,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有被介紹到。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一本非常有名的書,
但我其實一直都沒有閱讀過 (因為認為自己極簡後已沒這麼在意別人眼光或評價),
然而在看到「課題分離」這個關鍵字後,
我搜尋了一些資訊,發現這應該是我現階段很需要的解方。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紛爭,大多是因為我們干涉了別人的課題,所以需要學會「課題分離」。

自己的課題 VS. 別人的課題

自己的課題 VS. 別人的課題

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可以先思考「這個問題導致的結果,由誰來承受?」,
藉以區分這是不是自己的課題。
若結果是由別人承受,那表示這是別人的課題,
我們只需為自己的課題負責

書中有提到一個例子,就是你可以把馬帶去水邊,但卻無法代替他喝水
要不要喝水是馬才能決定,不喝水最後渴死也由牠來承擔。

若我們沒能把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劃清界線,
可能就是像我這樣,誤將他人的課題壓在自己身上,試圖解決卻無能為力,最後喘不過氣;
或者反過來,不斷企圖干涉、強迫他人的決定,卻又無法為他人承擔後果;
又或者放任他人干涉自己的課題,太在意周遭的人的想法,最後無法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一些分辨課題的範例

範例1.

過年時親戚說你這年紀也該結婚生子了,
你結婚和生子,最後要負責的是你(難道親戚要幫你養?),所以這是你的課題,無須他干涉;
而他認為這年紀該結婚生子,那是他的想法,你無法改變也無須干涉。

範例2.

小孩不好好讀書,父母很煩惱,
不好好讀書最後要承擔責任的是孩子,父母也不可能幫他讀書,所以這是孩子的課題;
父母的課題則是提供環境,還有和孩子的溝通與建立信任關係,而無法強迫孩子讀書。

範例3.

丈夫想離職,妻子卻不希望他換工作。
離職本身是丈夫自身的課題,若他因為妻子給的壓力最後選擇不離職,
遇到不如意時也可能造成他對妻子的怨懟。(但其實也是他自己放任妻子干涉自己的決定)

那是一種尊重和信任

也許剛看到這個論點,我們會認為這樣的理論也太冷漠。
尤其愈是親近的人,我們愈容易因為在意對方,而不小心模糊了課題的界線
甚至有些情緒勒索的狀況,也是這樣延伸而來的。

但其實這是一種尊重,
每個人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旁人頂多提供建議和幫助
但最後的決定權,都在自己身上,最終的結果也由自己去承擔。

在盡到自身範圍內可以做的幫助或建議後,
不干涉對方的決定,其實也是表達你信任對方有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清楚切割課題,我們和我們周遭的人,才能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

結語-推薦影片

看了許多資料後,我覺得這支影片很有系統地解說了<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精華,
這本書不只是講到「課題分離」,也延伸到如何擁有幸福的人生
我覺得獲益良多,也推薦大家花個10分鐘觀看 : )

當然,知道不一定代表能做到,
但若我們能夠「意識到」問題的核心,進而在發生問題時停下來先想想,
也許就能慢慢地有所改變,這也是我接下來會需要好好練習的部分。
這大概也是一種情感面的「斷捨離」吧!(斷捨離的世界真是博大精深XD)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那也許我們是同類人也不一定(笑)
希望我們都能更好地度過由自己選擇的人生 : )

致讀者的訊息

謝謝你看到這邊!
我是Aya,正在練習「好好生活」,
期待構築 物質精簡、平凡卻不平淡 的輕盈小日子。
歡迎追蹤「小坪數‧輕盈小日子」FB粉絲專頁IG(每日日記)
一起細品生活滋味 : )

相 關 推 薦 文 章

9 留言

VIVI 2022-07-24 - 12:31 下午

前陣子我有個朋友失業,打電話跟我訴苦了好幾個小時,
結果我以自身過來人心情開解他,當天他說得到釋懷,也想開了,
然後就這樣玩了好幾個月,絲毫不在乎失業了又如何XD,
但我卻陷入了失業後該如何是好的困擾中(笑)。
.
其實當事人早已有了答案,只是想要有個人可以聊聊,
想太多的我也會因此影響心情,所以還蠻理解你的心情。
.
「課題分離」是個很深的學問,我現在也在學習這樣的狀態中,
現在也漸漸的可以釋懷,決定權都在於自己本身,
沒有人可以代替誰做決定。

回覆
Aya 2022-07-25 - 10:45 上午

謝謝VIVI也分享了妳的經驗,
真的是這樣,答案其實早在當事人心裡,
也知道對方也許需要的只是訴苦和抒發,
但常常不小心就會投射到自己身上,
以前我都以為自己是承接了那些負面情緒,
但最近才知道原來根本就是不小心攬在自己身上了。
.
我也很喜歡妳說的「釋懷」,
課題分離會因為和對方太過親近而非常不容易,
期許我們都能透過思考角度的轉變和不斷的練習,
釋懷那些原本過不去的想法,愈來愈平穩和平靜 : )

回覆
阿月 2023-01-20 - 6:44 下午

謝謝你的文章,心態正在慢慢改變中

回覆
Aya 2023-01-21 - 9:42 下午

謝謝阿月特地留言給我,新年快樂唷~
我也還在學習中,不時也會回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笑)
希望我們都能朝好的方向改變,用更輕盈的樣貌走下去 : )

回覆
Kitty 2023-09-26 - 4:31 下午

謝謝Aya的文章~
最近才意識到自己被「課題分離」困擾著
這些問題都需要好好練習 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我會加油調整自己的心態~
也祝 Aya 可以朝自己喜歡的面貌前進~

回覆
Aya 2023-09-26 - 8:28 下午

謝謝Kitty特地留言給我,
我也是當時陷入了低潮,最終才發現了「課題分離」這個方法和議題,
目前也常常在練習(真的有點反直覺,不太容易)
也謝謝妳的祝福,希望我們都可以朝自己喜歡的面貌前進。

回覆
Shaun 2024-02-05 - 6:07 下午

您說得很有道理。不過有一個是無法切割的。譬如說妳的家人或是先生,你知道他們的生活習慣哪裡不好,你也建議他們要運動,保持正確生活習慣。然而他們就是不聽。理論上生病是他們自己要受苦,但是你到時候可能要負責照顧他們,請問這種狀況您要怎麼處理?

回覆
Aya 2024-02-08 - 11:40 上午

您好,謝謝您和我討論這些,其實我自己也有遇到相似的問題,我本身並不是專家,但我思考後自己的想法是:
1.生活習慣和運動,只有當事人可以改變,旁人頂多只能盡力「勸說」或者用「行動」幫忙(例如若你負責煮飯,那就煮健康一點,或假日主動安排出門運動行程…等等),就我的經驗來說,「勸說」通常無效且甚至會影響感情,所以我現在其實不太會這樣做,因為根本沒有效用,甚至造成反效果,只能等待當事人有天自己願意,才有可能改變生活習慣或主動運動。
2.至於「理論上生病是他們自己要受苦,但是你到時候可能要負責照顧他們」這件事情,之前也讓我困惑很久,甚至因為認為和自己有關,容易「看不順眼」或影響自己的情緒,但我最後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其實永遠都有選擇」,認為自己要負責照顧對方是我們的感情驅使或有婚姻關係…等等,但事實上我也可以選擇不要,這樣想讓我心理上擁有更多寬容,也比較不焦慮,當然我不是覺得一定會在危難時刻「拋棄」對方,但光是認知到我也可以有選擇權時,我的心態上就有很大的轉變。
3.至於我們擔心的事情,有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現下的擔心是沒有用的,所以我更想用比較寬心的心態,去面對這些擔憂,真的發生時再說,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發生呢!
以上我不覺得這些是正確答案,但是是我現階段自己的答案,分享給你參考~

回覆
Aya 2024-02-17 - 9:23 上午

最近有針對這個問題,梳理了一篇新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唷!
https://ayassimplelife.com/life-adler02/

回覆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