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強調少物,所以大多物品都是一進一出,
強調在身邊的都是「現在」會使用的物品,快用完了還有需要,才會補貨。
目前我們家大多的東西是按照上述標準在執行,
購買前先想想家裡空間,也不希望有因為過剩而浪費的狀況,
讓我們足以躲過一些購物慾。
但現階段還是有些物品,是我們會傾向較大量購買的,
這篇文章想分享關於這些囤貨物品的一些想法。
購買量販物品的條件
有信心能確實用完
多買但暫時為「庫存」的物品,其實還是以「用盡」為目標,
只是時間拉長了而已,
所以先決條件,就是要能確實順利用完。
若是會因為時間推移而損壞、潮濕…的物品(例如:大多的食物),
一次買多了就很有可能在期限內吃不完,就不考慮多買。
另外,需要是不會因為喜新厭舊想汰換、已經很穩定使用的物品,
以前有時遇到洗髮精/化妝水那些買一送一,
但常常買了之後一罐都還沒用完,又想嘗試別的品牌了,
像這樣的東西,就不建議多買,
為了省一點小錢,反而增加了更多浪費。
有空間可以存放
無論是購買任何物品,目前評估的其中一個標準,就是一定要有空間可以存放。
不知道可以放哪裡的東西、已經放不下的東西,一率都不能進家門。
而會「囤貨」的東西,一定也需要有足夠存放空間。
我們目前入住小宅一年,櫥櫃還是有挺多空間的,
但當然不能因此就無限制地購入,
若有需要暫時囤放的東西,依空間去定量我覺得是不錯的方法,
例如:不能存超過某個櫃子的某一格、某個抽屜等等。
不因囤貨而增加使用量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因為有庫存,而大肆增加使用量,
應該依照原本的使用速度,珍惜地將擁有的東西用完,
期間不做他想、不被其他同類產品吸引。
若因為囤了過多,而不珍惜地大量使用,
或者因為過剩,反而使用時沒有感到開心、只剩不耐或煩躁,
那都是本末倒置。
為什麼囤貨?
節省購物的時間
雖然以極簡主義的角度,通常不贊成先買未來用的物品,
但我覺得囤貨這件事情,若能做到上面幾點,
有時候對生活反而有點幫助。
對於真的常常使用、一定能用罄的物品,
有存貨可以節省購物的時間和次數,甚至可以用稍微便宜的價格入手。
(一直想著「最近要買xx東西」其實挺煩的)
家中會「囤貨」的東西-Costco
目前我們還是會去costco買東西,而costco的東西幾乎都是量大的為主,
我們會從中買一些確實可以用完的日用品或食材,回來分次使用。
衛生紙

市占率頗高的costco的衛生紙,
一次購買的數量(24包)差不多可以放進我們儲藏櫃的一格,
所以目前都是直接買一袋回來慢慢使用。
也會買另一款五月花輕巧包,單次36包,
輕巧包的衛生紙尺寸較小,用於餐桌或書房,不用一次用那麼大張。

其實我有考慮過購買ReTissue在乎衛生紙,
除了是再生紙漿、包裝簡潔外,
還會根據主題不同,捐物資給不同的單位,
例如每買一箱就捐一包飼料的浪愛擴散款,或和插畫家馬來膜合作的野生保育款。
但無奈它一次就必須買到1箱(共100包),
對我們而言實在是過多了…,所以目前都還是固定買好市多的。
Ariel 抗菌抗臭洗衣精

洗衣精目前也是習慣於好事多購買,
我自己對洗衣精沒有特別偏好,Ariel是男友慣用的洗衣精,不曾換過,
所以一直都是直接在好市多這個品項特價時補貨。
(男友老家也是用這款,所以有時候會跟他們分)
目前使用的洗脫烘洗衣機 (型號是 NA-VX90GL ),
可以補充洗劑讓它每次自動投入,一包大概可以補充兩次。

之前問家中有小孩的妹妹,她是覺得Areil這款的去味能力沒有到很好,
畢竟小小孩的物件有時候會有尿味之類的,但我家都是成人就沒什麼問題。
目前使用時,我會搭配過碳酸鈉使用,
洗衣服前直接倒一些過碳酸鈉進洗衣槽,再放衣服進去。
Glide 清潔舒適牙線 薄荷口味

牙線是我們每日的必需品,目前也是購買好市多的Glide 清潔舒適牙線,
以前有些品牌的牙線我會覺得線太細,
好市多的是我喜歡的薄荷味,線有一點「扁」也很好操作,
所以目前固定會一次購入6盒裝的牙線。
p.s.不過好市多這個牙線有個缺點,就是有時候盒子很粗糙,
有時拉出牙線時,會出現盒子爆開的情況。
肉品
我們也會在costco購買大包裝的豬肉片、雞腿/雞胸肉,
回來後直接分裝、冷凍,一次用一包。
(最近在執行少肉計畫,所以故意裝小包一點,用量更省了)

對我而言在costco購入肉品很方便也比較省錢,
每週採買幾乎不太買肉,僅補充蔬果等即可,
我們自煮頻率算高,所以也不會有用不完的情況。
男友的零食
我是個吃東西很容易膩的人,即使再怎麼喜歡的食物,
量一多基本上就會覺得膩,最後吃不完,
所以基本上我不會想買量販的零食。
但男友跟我相反,他是個可以一直吃一樣的東西的人,
所以他很喜歡在costco購入他的零食,他認為比較便宜又品質好。
確實他也都吃得完,
不過這個項目即使不會膩,我也是不太贊同大量購買,
因為我覺得這種不健康的非必需品,買愈多就會吃愈多,
不如少量購入,偶爾吃一點、珍惜著慢慢吃就好。
(希望男友有看到這一段XD)
家中會「囤貨」的東西-其它
除了COSTCO購買的物品外,還有一些是家中會「多一點」的東西。
塑膠袋
即使盡量自備購物袋,但生活中總是難免還是會出現塑膠袋。
目前這些塑膠袋,我會把他們留下來裝垃圾,有時也會放一個在包包裡,
盡量不直接丟掉,讓他們至少還有一個用途。
(我們平日每天煮飯,所以會用小袋子裝和食物有接觸過的垃圾,每天倒,
不知道有沒有大樓子母車倒垃圾,卻可以不用用那麼多塑膠袋的方法?)
我們家的垃圾桶是無印良品的PP垃圾桶(容量11L),
只要開口大到可以卡住框架的袋子,基本上都可以使用,
可以不用特地買垃圾袋,都用這些二次使用的袋子即可。

我們家塑膠袋目前是放在廚房水槽下方,
用抽屜盒子裝著,有大概依照大小分隔,最多裝滿一個抽屜,
搬家以前是用一個大塑膠袋裝去裝所有塑膠袋,超級難掌握數量,而且很難找,
所以我挺滿意現在的塑膠袋收納方式。

大小跟我家水槽下櫃超級搭

過碳酸鈉

每日我們都會過碳酸鈉用來泡廚房抹布(有漂白殺菌效果),洗衣服時也會加一些,
也會拿來泡有茶漬的杯子、保溫瓶…等等,用量算大。

我大概浸泡2~3小時候會清洗、晾乾
而過碳酸鈉我目前都是網購,所以一次大概會買3kg,
儲藏起來慢慢用光。

但最近有看到我們會去散步的老街溪河畔開了新的無包裝商店,
也有販賣過碳酸鈉,所以之後希望能改成拿容器過去購買。
另外一個意外囤貨的是小蘇打粉,
相較於過碳酸鈉,小蘇打粉在我家的使用頻率其實沒這麼高,
但是我媽和男友的媽媽都不約而同在costco購買量販包的小蘇打粉,然後分裝一些給我們,
所以目前家裡也很不缺小蘇打粉的來源。
(每次都很想問costco到底有什麼魔力,讓我媽買下一些以前不曾看她買過的東西)

我家會用豆腐盒裝一些小蘇打粉,上面用橡皮筋綁上一層衛生紙當蓋子,
放在水槽下櫃或冰箱內,有除臭和去濕功能。(但我覺得冰箱除臭用檸檬更有效)
結語
其實有時候在執行極簡的路上,
在做看似牴觸極簡主義邏輯的事情時,我常常有些矛盾,
就像這篇所提的囤貨。
但最近我閱讀<跟錢好好相處: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這本書時,
似乎找到了可能的答案。
所謂的浪費,指的並不是你擁有物品的多寡,而在於你沒有好好享用物品帶給你的價值。
在試過極小量購買消耗量較大的生活品項後,
現階段我還是傾向針對這些品項預先多買一點,減少購物花費的時間和心力,
並且依然好好珍惜這些物品,帶著感謝將他們使用完畢。
※更多極簡主義相關文章,歡迎點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