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圖書館借到了日本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的《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
和前著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相比,這本書比較少著墨在極簡主義,
而是以「習慣養成」為主軸撰寫。
習慣類別的暢銷書《原子習慣》,非常實際地提出了養成習慣的方法,
佐佐木典士這本《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當然也有著墨如何養成習慣,但我更有啟發的是「透過計劃減少猶豫、增加執行」的部分。
習慣v.s.意識
生活中做的許多事情,由習慣主導,
例如我們不用特別思考牙膏要擠多少、鞋帶怎麼綁,自然而然就按照舊有的習慣處理。
若是在做已經習慣的事情,大腦其實是「自動導航模式」,讓我們可以不思考就完成事情。
但相反的,若是「需要思考」的事情,大腦只好啟動另一個區塊、喚醒我們的「意識」,驅動我們去思考、做決定。
當 「意識」 被喚醒,就代意志力的消耗。
小至在衣櫃前決定今日要穿什麼衣服、在電視前決定要看哪個節目,
這些需要下決策的事情,都會讓 「意識」 出動,從自動導航模式切換到更耗精力的主動模式。

而養成習慣,就是減少「意識」出動的機率,
在不靠思考、不猶豫又不用消耗意志力的情況下,完成事情。
這篇文我比較不著墨於「習慣」,
因為除了養成習慣外,還有一個方式也可以減少「意識」的啟動,那就是安排計畫。
提升行動力=減少「意識」出場的機會
有些事情,想做但沒有做,有可能有的原因是:
1.沒時間做
2.猶豫要不要做,時間就過去了
3.靠意志力硬做,意志力消耗掉就不會做了
以上三點,其實都可以透過事先計畫來避免。
事先計畫好了今天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
時間到了就不用抉擇要不要做、要做什麼(「意識」不會啟動),
而是跟著計劃好的事項,做就對了。
書中的建議
方法1-制定每日待辦清單

之前看<子彈筆記>,或是一些提升生產力的書籍,
很多都會提到可以每天工作前(或前一天晚上),按照優先順序,列出這天要做的待辦事項,
然後按順序,一樣一樣去完成。
若用上述的思考大腦理論來說的話,
這個方式只有列清單時需要「意識」出動,
之後做每件事情,都不需要再中斷或花時間猶豫接下來要做什麼,
自然能提升生產力。
當然,清楚自己這天的工作安排,
我覺得心理上,也是相對可以讓自己靜下來的方式,減少一些無法掌控的焦慮感或不安感。
方法2- 固定日程
若是一些固定隔一段時間就要做的事情,作者也建議可以將日程固定下來。
例如:
每個月的第二個禮拜六去剪頭髮。
每個月1號固定大掃除浴室。
每天早上7點固定做瑜珈。
類似這樣將自己一定要做的事情,直接固定到月計畫、周計畫,甚至日計畫上。
(也算是一種習慣養成)
既然是固定一定要做的事情,不妨就固定下一個執行的時間,
少花點時間在「猶豫要不要做」「猶豫什麼時間做」上面,也讓大腦可以保留精力。
我正在執行的項目分享
上述是書上看到的建議,
而以下則是我目前有在執行、減少選擇(也能減少「意識」出場)的一些方法。
方法3- 統一日常消耗品
日常生活的消耗品其實不少,若找到合意的用品,基本上我現在都會盡量就重複購入一樣的款式,
節省查找的時間,也不用猶豫要買哪一款,或是看到新款時猶豫要不要下手。
例如:
- 保養品 — 幾乎都是 綠藤生機 (可參閱之前文章)
- 衛生紙 — costco自家品牌
- 洗衣精 — costco購入的Ariel
- 洗面乳/洗手乳 — 布朗博士 (可參閱之前文章)
- 洗髮乳 — 綠藤生機
- 清潔劑 — 日本東邦
類似這樣,盡量把日常消耗品固定,可以節省非常多猶豫時間。

愛用的萬用清潔劑,廚房油污、玻璃、擦桌子…都可以用,味道不刺鼻,強調不傷手
方法4- 精簡服裝
慢慢打造膠囊衣櫃,讓衣櫃內單品減少、但每件的品質和喜愛度提升,
出門時可以減少選擇衣著的負擔。

上面是木工做的吊衣桿;下面抽屜是 無印良品的 PP衣裝盒/橫式
雖然要完全不用喚醒意識,大概要像賈伯斯那個萬年同一件的路線,
但這個路線並不是我想要的。
我還是會想打扮或創造一些新鮮感,
但縮減選擇範圍,或者利用類似最美五套這個理論,在每個月月初決定好這個月的5套穿搭,
都可以有效減少穿著打扮帶給我們的負擔。
方法5- 事先列出購物清單
目前我們家平日基本上是自炊,假日會買一週用的菜。
以前買菜都是直接出門去超市才開始猶豫要買什麼,
最近我嘗試著事先列出一週菜單後,再列出要採買的清單,
最後才出發去超市採買。

我是使用evernote,和男友共享這則記事,這樣兩人都看的到
這樣做我發現有非常多好處:
- 一週只要煩惱一次
相較於以前每天看冰箱庫存、再煩惱當日菜單,
現在每天就按照上周末訂的菜單煮,有效率很多。 - 食材採買精準不浪費
我們家兩個人生活,大致上已經抓到所需的菜量,
列出採購清單就能把食材幾乎在當週順利使用完畢,不多買也不少買。 - 採買的時間縮短
雖然偶爾會因為超市特價或找不到原本訂好的食材,所以臨時在超市才換菜單,
但基本上因為要買的物品很明確,幾乎不太需要花時間計算食材量或猶豫不決。 - 嘗試新菜色機會提升
事先訂菜單表示事先查了食譜,
所以想嘗試的新菜色,就能事先買好食材,不會臨時想做卻沒有食材。
最明顯的就是豚汁,原本牛蒡我們幾乎沒買過,
但因為事先查了豚汁需要用的食材,所以就能順利買回來開工。 - 備餐意願提升
以前有時想不出菜單或猶豫不決,最後就會不想做,
現在因為要做的東西明確,也是自己周末時列出想做做看或喜歡吃的菜,
做菜幹勁升高不少。

結語
大腦的這個「自動導航模式」,用不好會讓我們一直重複自己的慣性而不思改變,
但用的好就能養成習慣減少能量和意志力消耗,
一體兩面,知道關竅也許就能幫助我們提升生活上許多事情的效率。
而做計畫這件事情我也還在嘗試和學習,
這次《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書中看到的這個減少「意識」被喚醒的論點,
讓我更認為事先計畫可以讓自己有規則依循、提升效率和減少時間浪費,
所以會持續優化這些可以減少消耗的方式。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