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Black ice: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314549/

你期待的「幸福」,是否充滿了數字?幸福的定義由誰決定?–【行動冥想】讀後心得筆記

by Aya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 ─ <行動冥想:擺脫不安與煩惱,隨時隨地享受獨處的靜心術>
書中對於「幸福」的一些闡述,尤其是對幸福的「誤會」,
讓我覺得很想筆記下來,和大家分享。

對於幸福的誤會

統整書中闡述的觀點,
人之所以追逐幸福而不得,甚至「活得很痛苦」,是因為有兩個誤會:

誤會1 – 把「觀念」誤當「概念」

所謂的「概念」,指的是變動性較小、較有固定認知的語彙
例如「柯基是狗的一種」,較接近「概念」。

講到柯基還是必須偷渡一下我們家悅悅的照片
柯基=一種狗,是一種較不容易變動的「概念」

然而,「觀念」則有別於「概念」,是某個人對於某個事物的主觀看法
既然是主觀,就是怎麼解釋都沒有問題

悅悅是全世界最可愛的柯基,那是我的觀念XD

「概念語」較為穩定,而「觀念語」則非常不穩定,
有時「觀念」的意義內涵,會突然大幅轉變。

而「幸福」這個詞,並非一種既定的「概念」,而是浮動、個人化的「觀念」,
連同「正義」、「常識」,這些解釋會因人不同而產生差異的,都屬於「觀念」

但我們卻常常誤把幸福,當成了有既定框架的「概念」
我們以為幸福只有主流觀念定義出的形狀,而沒注意到我們可以自己定義何謂幸福

誤會2 – 嘗試將理論、數字套用到任何地方

<行動冥想:擺脫不安與煩惱,隨時隨地享受獨處的靜心術>書中,有提到一段話:

理論上的正確度,主要對人造的數學等問題有效,但是對不少現實中的問題反而無效。
政治與行政無法讓生活變得更好,就是因為只應用法律的理論。

但蔓延在一般世俗的幸福觀,總是和數字和數量有關,
認為擁有越多的財產、坪數、潛能、才華、希望,愈少的體重、煩惱…就能愈幸福。

然而,許多「人生」層級的東西,是無法用數字去量化的
數字本身就只存在在人類社會中,大自然許多東西並沒有一板一眼的邏輯,
幸福也是,無法量化。

幸福無法用數字去衡量或比較,
不是比別人快,比別人成就高,才能獲得巨大的幸福。

主流的幸福觀念

人畢竟是群居動物,內心都有被認同、被需要的需求,
跟隨主流社會的想法,人會產生安心「感」,
和別人擁有相同的觀念,可以產生盟友意識,
人們心中暗藏的「想被認同」的慾望,也可以因此獲得滿足。

所以我們容易將「幸福」這個明明可以自行定義的觀念,鎖定在主流眼光的框框裡,
主流的幸福的定義,例如常常聽到的:
要賺很多錢、住大房子、有份好工作、對社會有貢獻、有美滿家庭…等等,才稱得上幸福。

然而,這些所謂的主流觀念,
大多建立在「容易維持社會秩序」「方便統治」「生產力提升」的考量下,
不只把人類當成工具,實際上還區分不同用途的工具與功能,
殘酷地將每個人區分出明確地高下優劣。

people doing marathon
Photo by Snapwire on Pexels.com
主流觀念殘酷地將每個人區分出明確地高下優劣。

追尋主流觀念的幸福定義的人,
因為被當成工具,沒有受到適當對待,感受不到自我價值,而逐漸累積不愉快。
為了分散這些不愉快的注意力,所以變得想追求各種享受

那些用金錢交換來的享受,只是非常了解人體需求的贗品,
我們想追求的,不是類似人生的東西,而是真正的人生

如何才能感到幸福?

作者針對「如何才能感到幸福」的問題,提出了兩個解方:

1.用自己的方式,發揮自己的能力

用自己原本的面貌直接與世界接觸時,人就會充滿喜悅。

既然商人無法販售真實的人生,
只有讓我們的身體親身體驗真實人生,才可能得到滿足。

作者給的答案是:用自己的方式,發揮自己的能力。

只有在身體自由自在地朝自己有興趣的方向行動時,才能誕生、培養、精煉出一種能力。
反之,如果一開始就有某種意圖或目的,就算想要培養適合的特定能力,也沒辦法大幅進步。

關於這一點,我傾向解釋成:找到自己和世界之間,最自在的相處方式。
順應自己的內心悸動,並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執行方式。

這個論點和之前我寫下過的讀書心得有異曲同工之妙,有興趣可參考:

2.活在當下

專注活在當下,應該就是本書書名─<行動冥想>的由來。
擁有專心致志的專注力,讓心靈和手邊的事物化成一體
而不是做著A事情,心裡卻想著B。

他們的慾望是在遠處搖搖晃晃的抽象事物。
所以不會去追求近在眼前的具體事物。

若夢想得到龐大金錢才能幸福,
那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到金錢到手為止,都不會幸福,
僅是拉長了不幸又悲慘的時間。

作者說:幸福就是當下的充實。
蟬專心致志地鳴叫,完全不在意死亡將近。
我們可以在生命中,填滿像蟬鳴叫那樣的瞬間
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笑的時候就盡情地笑。

幸福不必「抓住」或「掌握」,不是獲得愈多能抓到愈多,也不是稍微放手就會溜走,
而是早就洋溢在身邊

不因為那不知何時會到來的「未來的幸福」,錯過能帶給我們喜悅日常的珍貴事物。
把「現在,這裡」變成最幸福的時光。

我也在我的手帳內,寫下了這句話

「現在」已經足夠,幸福就在好好生活的此時此刻。

結語

最近我連看了兩本都有提到幸福的書籍,
最後的解答,不約而同地都是「好好體會當下的幸福」,
把今天聚集起來,就能勾勒出未來。

以前我其實有點不理解什麼叫做「活在當下」,現在好像有多一點點地認識,
活在當下就是,拋開對未來的憂慮,好好過好今日的此時此刻
與其抵押未來的幸福而不斷地奔跑,不如完整地感受現在的幸福,慢慢地往前走。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 : )
有興趣也可參考最近我讀的這兩本書籍:

行動冥想:擺脫不安與煩惱,隨時隨地享受獨處的靜心術
<行動冥想:擺脫不安與煩惱,隨時隨地享受獨處的靜心術>
其實這本書的主軸不算是我這篇討論的「幸福」,比較偏向擺脫「世俗的正確性」,透過冥想的各個技術,脫離生活中的窒息感,感受真正的自我。
33歲上班族,不去公司,去廟裡:修補受傷心靈的100天觀察日記
<33歲上班族,不去公司,去廟裡:修補受傷心靈的100天觀察日記>
這本書很好讀也很真實,作者不是信徒,卻因為工作挫折到廟裡住100天,他將每日的所見、所想和啟發,都寫在這100天的日記裡。

致讀者的訊息

謝謝你看到這邊!
我是Aya,正在練習「好好生活」,
期待構築 物質精簡、平凡卻不平淡 的輕盈小日子。
歡迎追蹤「小坪數‧輕盈小日子」粉絲頁,一起細品生活滋味 : )

相 關 推 薦 文 章

2 留言

VIVI 2022-12-06 - 10:28 上午

好棒的分享文,仔細地想想,好像自己也常常把觀念誤為概念,
認為幸福就是該「這樣這樣」才是幸福,
但那些「這樣這樣」其實只是自己定義的觀念,並不是既定的概念。
.
每個人對幸福的想法不同,
有些人覺得要有花不完的錢才是幸福(這我也會覺得幸福啦!XD),
但我覺得應該是有命花這些錢才是幸福(笑),
所以其實是活在當下才是幸福。
.
以前以為人家說得把握當下代表著每分每秒都要動起來,
但是其實現在才知道耍廢、放空也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幸福啊!XDD

回覆
Aya 2022-12-06 - 11:32 上午

哈哈,妳說的很精闢!!
有命花這些錢才是幸福 XD
甚至有些是錢也買不回來的項目,真的是現在就應該好好保護和享受。
.
我其實蠻常在提醒自己要以自己的意願為主,
而不是盲目遵從那些「這樣這樣」,
但當然還是常常有些現實和親近的人的想法會在其中互相拉扯~
這就是人生(笑)

回覆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