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叫作「FIRE」的族群呢?
英文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也就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以前聽到「財務自由」,總是想像著需要有天文數字的資產,
因為資產花了就會減少,所以要存到足以花到離開人世的金額,
但那個數字對市井小民來說根本遙不可及,所以當然也不可能想著有可以不用工作的一天。
但是接觸到「FIRE」的觀念後,我發現自己跟這個族群一樣,
我想追求的其實不是有很多錢可以花,而是「自由」!
我想要可以在不必擔心生活的狀況下,
盡情把時間花在我想做、或我認為值得的事情上,我想擁有生活的選擇權。

其實在好多年前,我就曾經在雜誌上翻到過一對夫妻在分享他們FIRE的成果,
他們年紀輕輕就「退休」去國外各處走走、做想做的體驗,
當時我轉述給身邊的人,大家都說這個不切實際、不可能,
(而且觀念上可能還是認為:想著「不要工作」很不上進?)
而當年完全沒接觸投資理財、又是工作狂的我,也沒多想。
直到近年,台灣也愈來愈多人利用FIRE達成所謂的「退休」,
其中不乏年齡與我相仿的人。
而發現極簡和FIRE間的相互成就,也讓我十分興奮。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FIRE觀念讓更多人知道,(雖然我並不是成功者)
也許FIRE會是部分人的人生解答,
即使不是,我相信也能對於理財的目標和觀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啟發。
FIRE的基礎觀念
FIRE的基本公式
Fire族群,最常見的是根據「4%法則」來擬定退休計畫。
FIRE族群的建議是:
存錢存到你光是提領「存款總額*4%」的獲利,就可以支付你的日常開銷時,
你就可以「退休」了!(也就是從工作中贖身了)
4%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呢?

許多人應該都知道,把錢存在銀行,定存也只有1%左右的利息,
是無法抵抗通貨膨脹的,消費力會隨著時間愈來愈降低。
所以需要將金錢放入其他的投資項目,最常聽到的大概就是基金、股票、房地產…等。
而根據<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這本書中的建議是,
開支不能超過所得,並將餘額投入相對穩健的「指數基金」(ETF),
書中提到,長期平均來說,美國股市每年整體漲幅將近 10%,
而指數基金跟著大盤走,相對穩定,也不需要過多手續費。
所以4%這個數字,是因為預期獲利會大於4%,
每年僅提領本金的4%(獲利)來應付生活開銷,不會動到你的本金,
在本金不減少的狀況下,就能持續提領獲利。
(若獲利大於4%,則可把多餘的獲利繼續投入本金,本金也會成長)
計算式是:
你一年需要花的錢 / 0.04 = 你需要存到的退休金額
也就是說,若我1個月需要3萬元的生活費,一年12個月,所以一年需要36萬,
360,000 / 0.04 = 9,000,000,存到9百萬,我就可以「退休」。
(也有人覺得4%還是風險太高,會用3%計算,這樣的話就是1千2百萬 )
雖然對市井小民來說,這也是個不小的數字,
但是不是比起想像中財富自由的「天文數字」更少一些呢?
FIRE的方法
雖然上述說到FIRE的官方(?)建議是指數型基金(ETF),
但其實以目前聽過的案例來說,方法是五花八門的,
因為重點其實是你的「被動收入」已經足以負擔你的生活,你就達成條件了。
「主動收入」指的是像我們上班的薪水,有上班才有,不上班就沒有,
「被動收入」則相反,打造一定的系統後,可以讓金錢在沒上工時也能流進來。

只是相較於主動收入,其實被動收入的門檻是更高的,
要打造被動收入,需要在前期付出非常多努力,之後也可能還是需要維護,
但是都是可以累積的(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你睡覺時也可能有收入進來。
例如哪些是被動收入呢?
- 銀行的利息
- 股票的配息
- 自媒體(YouTube、blog、padcast…)廣告收益
- 販賣線上課程
- 出書的版稅
- 買房收租
- 創業並打造團隊
當然,根據個人特質和喜好,一定有最適合你的方式。
只要能創造高於生活需求的被動收入,
就能從以「賺錢維生」為目的的工作解脫,擁有100%的個人時間。
為何極簡可以幫助更快達到FIRE
看到FIRE的公式就知道,要盡早達成FIRE,有兩個方法:
方法1-加快存錢速度
書中的建議是,比起投資方式,「想辦法存下更多錢」對於FIRE來說更加重要。
存的多、存的快,就能加速達到FIRE的最終目標。
不是高薪族的人可以透過學習增加薪資,或者降低消費以求存下更多金額。
若是高薪的職業,或者自己當老闆的人,就相對有機會更快速存到目標的金額。
(但通常高薪也伴隨著高消費,所以還是可以斟酌下列的第2點。)
方法2-降低需要存到的退休金額
第2個方式就是很實際地「降低需要存到的退休金額」。
FIRE是很個人化的,依據每個人的需求,退休需要的金額也不同,
以極簡主義來說,降低了物質慾望,浪費金錢的機會也少了很多,
每個月的實質所需花費也會減少。
可以概算例如:
上面有說若一個月要花3萬元,那需要存到900萬能退休;
但若這個金額降到一個月2萬5,退休金額為 300,000 / 0.04 ,總金額就降低到750萬。
需要的金額和存錢的速度,都會影響達成FIRE的難度。
所謂的「退休」

我們對於「退休」這個詞的印象,
可能還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因為年紀到了所以無法工作、過樂活人生」的畫面。
當然,確實也有些人達成FIRE後,真的可以過著完全悠閒、平靜的人生,
但近期我聽到的FIRE案例,
可能可以幫助我們對於這個所謂的「退休」(時間自由),有更多的想像。
多一點時間跟家人相處
上班族的時間總是被綁的很緊,
遇到家人生病或者其他特殊狀況,幾乎很難完整陪伴。
之前我讀的<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的作者夫妻,
他們原本就是高薪族群,還住在令人稱羨的渡假勝地,
但是女兒出生後,很想要更多時間和小孩相處,因此走上FIRE之路。
做自己的「志業」
大多數的我們因為各種現實因素,做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心底真正喜歡的,
但若可以不考慮財務問題,就能將時間投入自己真心覺得有意義的工作中,
從「職業」晉升為「志業」。
最近看的書籍<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小印就是在財富自由後,
完全投入自己喜歡的整理事業,幫助業主整理物品、金錢。
而我有追蹤的「極簡姐姐」巧玉,也是在財富自由後,
從公務員的工作離職,將心力全數投入自己的品牌。
旅行
若能不用一週五天被綁在辦公室,我們也就有機會到更多更遠的地方,
甚至到各地「旅居」。
FIRE族群甚至還有一套「地理套利」理論,
利用地區的花費差距(例如搬到物價相對低的國家),用更少的資源過更高品質的生活。
Anyway…只要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
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進行自己有興趣的體驗,
花時間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把時間花在自己熱愛或好奇的事物上…。
若能100%支配自己的時間,那就盡力揮灑出自己想要的生命吧!
結語-一點點啟發
我不是理財達人,也許上述文章理財用詞上不算很精準,(而且寫得有點辛苦XD)
也沒有著墨過多細節,但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FIRE這個觀念。
我並不提倡一定要以FIRE為目標,(包括我自己也還不算是)
但我想,若能意識到我們賺錢的最終目標,
是過上自己喜歡、自覺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金錢」本身,
也許在理財上就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不落入無意識花錢+拼命賺錢支撐花費的無限迴圈。
對我而言,取得金錢背後的代價,是我們付出的「時間」,
而擁有金錢,也等於擁有生活的選擇權,
所以我也期望自己花錢時能更有意識,在有意義的地方投入金錢,
讓自己能慢慢擁有更多能自由支配的時間。
祝福大家都能過著對自己而言不枉此生的人生 : )
FIRE推薦書單

能讓你重新思考「金錢是什麼」的一本書

我的第一本FIRE書籍,作者寫下自身實際追求FIRE的經歷

作者小印是已經成功的FIRE人士,書中有提到一些FIRE理財的觀念
4 留言
近幾年,日本也常看到FIRE這個縮寫。不過有些真的過上FIRE生活的人沒多久又開始工作的也不少,真有能力年紀輕輕FIRE的人多半是閒不下來的人。XD
話說,Aya的金額算法太保守,少說要加上通貨膨脹、養孩子費用、教育費、出國旅遊、生病、養老費(自己和父母)……(太難了)
我還真沒注意過日本的FIRE族群,目前大多都是接收到歐美或者台灣這邊的資訊,之後也想了解一下日本的狀況了~
其實我目前並不定義退休=不用工作,比較偏向定義達成FIRE=有足夠的金額生存=可以選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目前看到台灣FIRE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是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發光發熱,或者經營自媒體的,興趣和事業相輔相成,說不定根本比FIRE達成前賺得更多XD
不過確實我知道的台灣案例,蠻多是沒有孩子的,有孩子的話我想應該要增加不少金額沒錯(汗)
但我在書中看到一個我覺得很棒的方式,就是用FIRE這個方式去幫孩子從小就慢慢存,往後這筆錢的獲利也可以拿來補貼孩子讀書的費用,甚至孩子在出社會後讓他繼續存,存到FIRE門檻,就「自由」了,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有更多選擇,算是一個很好的禮物吧~。
日本的FIRE概念也是來自美國(跟你說的一樣),而且多數日本人偏保守個性,投資環境並不如台灣,跟美國差異更大。
自己的理財知識開發太晚,現在有孩子了,希望讓他能更早覺醒,幫他打好理財基礎,他自己能決定何時FIRE。
真的耶! 突然想起之前看一本日本作者寫的投資書,他有提到日本人好像對”投資”的觀感偏負面,也沒興趣了解。
我也是覺得自己的理財方面開發太晚,理財靠的除了本金外還靠時間,真的是能愈早開始愈好呢!畢竟學校沒有教,我們普遍對於”賺錢”觀感也不是太正面,有小科這樣的家長能注意到這部分,對孩子來說會是很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