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想來聊聊我近期購物時心態的轉變。
年輕的時候,可能家庭影響、經濟能力的關係,
購物時,總是挑便宜的、划算的、堪用的。
現在到了輕熟女的年紀,
開始意識到購物行為的背後,連帶著許多意識和責任,
因此在這一年間,突然轉變了許多。
具體轉變了什麼呢?
少了對 擁有實體物質 的執著
以前認為花錢 = 要買”東西“,參加活動若有贈品也總是比較吸引人,
參與募資則一定要挑一個喜歡的設計禮物…
以前我無法理解為何要自己做蛋糕,外面買的不是比較便宜漂亮又不費力嗎?
我會習慣性的把焦點放在花錢後得到的物品,而且是實體物品才有感。
現在的我重視空間、生活品質大於物質,因此反而跟以前相反,
除非贈品真的喜歡,不然能不拿就不拿;
募資時常選擇的反而是單純贊助的選項(通常主辦方會給一張電子感謝卡)
目前唯一的破口,大概就是勤儉的媽媽塞給我的東西吧XD
雖然也是婉拒了很多神奇的物品,但有時還是依賴著天下父母心的溫暖。
(盡量還是拿吃的、可消耗的居多)
重視體驗
今年秋季的花蓮旅行,我安排了人生第一次的賞鯨行程。
想想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在一望無際的外海乘風破浪(以前最多搭船在”湖面”上),
雖然有點辛苦,但也真的是一個人生難得的回憶。
(p.s.務必吃暈車藥XD)
以前會覺得賞鯨活動很貴,而且兩個小時就結束了,好像「很浪費錢」。
但現在我重視我得到的回憶和體驗,這會是比起物質更珍貴的收穫。
P.S.我們參加的是 多羅滿賞鯨團,有和黑潮基金會合作,
好處是出發前有黑潮志工講解,出發時船上也有黑潮志工隨行,
會比較有知識性^^
相同的,我也願意花費去做一些課程學習(常用是線上課程,例如 HAHOW好學校),
或購買非實體的電子書等等,偏重在自我成長和興趣學習。
學到的東西比物質更長久、影響力也比物質更高。
重視企業理念、生產過程
「你的每一次消費,都在為你理想中的世界投票。」
— Anna Lappe
這兩年,算是很愛動物的我,開始接觸動物保育相關議題,
進而延伸到認識了「無動物實驗」「vegan」等訴求,
也了解到「快時尚」對於環保的傷害。
目前的我慢慢調整自己的生活,
至少在消費的時候,更注意產品是否對環境友善、是否在生產過程中無經過動物實驗。
所以我也認識到不少無動物實驗的品牌,
許多這樣的品牌也都同時擁有環保理念,大多數單價比我平常買的高了一些,
以前的我是絕對不會考慮的,
但現在的我已經有點能力,就會傾向挑選這樣有良善理念的產品或企業,為我想要的世界盡一份心力。
尤其綠藤生機是臺灣品牌,商品品項不多,
但也囊括了日常保養、洗沐所需,且商品使用時確實讓我驚豔,所以會繼續支持下去。
其實台灣真的非常多有良心、重視成分、環境友善的產品,值得我們支持,
有興趣的話可參考臉書社團無動物實驗日用品
或部落格花栗愷× Cruelty-Free – 讓我們的日常不再殘酷。
首重質感
以前是CP質高,俗又大碗就是好,現在的我,寧願把錢花在打造質感上面。
以外表來說,以前重視的是「買衣服」。
現在則更重視「燙衣服」、「保養衣服」、「保持清潔」、「縫扣子」…等等,
細緻的衣物照顧功夫。
即使是高級的衣物,上面沾滿毛屑或者不平整,看起來整體還是很廉價,
反而產生一種邋遢的感覺。
另外,現在的我注重自己的頭髮、肌膚的保養,大於外在的衣服、飾品。
衣服重複那幾件也沒關係,只要有好好打理自己,
頭髮柔順不乾澀、肌膚狀況穩定、指甲整潔…,
看起來乾淨舒服,就足夠維持我想要的質感。
家的環境也一樣,
與其購買大量裝飾品,不如少量點綴並且勤勞打掃每個細緻的地方,
更能提昇家中的質感。
所謂的質感,是藏在細節裡面的。
精挑細選進入生活的物品
上述說到我開始比較捨得花費去買以前對我來說價位較高的無動品牌,
除了支持背後的理念外,也是因為現在的我懂得「少即是多」,
寧願擁有一個品質好、適合我的保養品,也不要一堆差強人意的瓶瓶罐罐。
算一算自己以前因為「便宜」 「特價」 「湊免運」產生出的花費,和最後物品的去留,
我知道若買下的不是真正喜歡的,除了很難發揮它原本該給我的價值外,
也會因為迅速地汰換,花費更多時間/金錢,甚至也製造了對於環境有負擔的垃圾。
之前為求環保又想清理家中的物品,
我花費了許多時間和心力,把物品能送的送、能賣的賣、都不能的只好丟…
我體會到,認真面對物品,抉擇物品的去留、面對過去的錯誤、想辦法處理物品,
其實真的是很累的事情!!絕對不想再來一次。
所以現在的我,更謹慎篩選進家門的物品。
以上就是我自己認為接觸極簡主義後,對於物質看法的轉變,還有購物心態的變化。
我很喜歡現在的狀態,
能夠為環境著想、有能力多花一點費用支持優良的企業,
並且讓自己的生活中充滿有質感的事物,排除那些可有可無、品質低劣的。
我想,我應該算是站在我認定的美好生活的起跑線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