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小宅是預售屋,當時下單時因為還沒蓋到我們這層樓,所以有了可以「客變」的機會。
所謂的客變,是在房子還沒蓋之前,變更室內的規劃。
小至插座的位置、數量,大至牆壁的移動(不能影響主結構)、廚具的規劃,都是可以變更的,會有一些加減費用。(也有一些建商是不允許客變的喔!)
我們的小宅當時客變時除了超大動作打掉了次臥 (詳情可參考 小宅裝潢 | 08小坪數裝潢佈置 開闊空間的視覺放大術 )之外,也連帶變更了一些原本建商附的東西,例如退掉了建商附的浴缸。

建商附的浴缸聽說為了符合浴室空間,是特別開模的獨立浴缸,看起來其實蠻美的。加上我們又是景觀戶,幻想中應該是可以一邊舒服泡澡一邊看風景,或者可以冬日泡澡暖呼呼、夏日半身浴促進血液循環…之類的。

那為何我們選擇把浴缸退掉了呢?
退掉浴缸的理由
沒有泡澡的習慣
我們租屋時期就沒有浴缸,我自己的老家也是不用浴缸的,所以對我們來說,浴缸基本上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不算是必需品。
清潔上的問題
之前在 小宅記事 | 09 浴室清潔方式分享 順手整理-預防發霉和水垢 這篇文章中有提到:
容易發霉的浴室,保持乾淨的不二法門就是「使用完就整理」,一洗完澡就刮水、擦乾、通風,才能保持浴室乾淨如新,幾乎別無他法。(一發霉就很難清了…)

現在每天我們家最後一個洗澡的人(通常是我)都會把淋浴間整個整理過,包含刮乾濕分離的玻璃上的水、擦乾玻璃、牆壁、水龍頭的水、刮地上的水、撿起排水口的毛髮…大概都會花個10分鐘左右。
在這個需要這麼勤勞維持的前提下,若還多個即使只淋浴也會被水噴到的浴缸,那就表示每天洗完澡的任務要多一項擦浴缸的動作。(這浴缸是獨立的,靠牆那面和牆壁間有縫隙,說不定還很難擦到)
想到這裡,我就更不想要浴缸了!(即使冬天能泡澡聽起來不錯)
物品購入時的思考

對我來說,目前思考一個物品要不要跟我回家,我會評估下面這個三個「成本」:
- 取得成本
主要是購買物品時的價格,也包含運送成本(運費、排碳量、包材…) - 維護成本
維護管理這個物品,我必須花費的錢財、勞力、空間… - 脫手成本
處理掉這個物品的時間、錢財、勞力,轉賣/轉送的難易度…
這篇文章,主要想討論的是「維護成本」。
維護成本
物品從外面帶進家門後,到物品被淘汰的這段期間,要在這個物品的管理上花費的 錢財、勞力、空間,這篇統稱為這個物品的維護成本。
維護成本1 – 錢財
買回家後還要花錢修改、清潔或更換的東西。
例如:
需要特別送洗衣店乾洗的衣服、還要花錢修改SIZE的褲子、用電用很兇的電器用品、耗材很貴的印表機…
還有最常被提及的「養車」也是錢財面維護成本高的物品。
維護成本2 – 勞力
需要比較頻繁打掃、清潔、整理的東西。
例如這篇提到的一不留神就很容易發霉的浴室,目前就是消耗我勞力的一大物件;白色的廚房檯面、容易變黑的矽利康條…都是需要常常「關懷」一下的對象。
維護成本3 – 空間
每個實體物品,其實都會使用到家中的空間。
特別占空間的大型物品,無論是購買時的運送或是丟棄時的成本都相對高之外,持有期間也會佔去家中的一個寶貴的空間。
若是有效益的東西,佔用空間還算值得。
但買來後卻很少用(或根本沒用到)的東西,即使不大,也一樣在佔用家裡空間。
維護成本高的物品舉例
以下這些我都視為維護成本較高的物品,是否使用就是看是否願意負擔這些成本也要擁有它們帶來的便利性。
■ 地毯

冬天地板上有片毛絨絨的舒適地毯,不但視覺上增添了家中的佈置,腳也是暖呼呼的,甚至還可以在上面打滾~你是否也幻想過這個畫面呢?
怕冷的我當然幻想過(我以前還想要日本那種暖桌呢!),但地毯其實是一個很不好維護的東西。
毛絨絨的很舒服,但也很容易藏髒汙,而且不好清潔;若大張一點的甚至放洗衣機都有困難(有些應該不能放洗衣機吧?),算是一個需要花費許多心思才能維持良好狀態的物品。
◆ 我們家的狀況:除了浴室有個腳踏墊擦乾腳外,決定不再擁有其他地毯。
■ 乾溼分離玻璃

這個就是上述提到的,唯有勤勞持續不斷地在使用完畢後去除上面的水滴,才有辦法光潔如新的東西,一個不留神就很容易產生難以去除的水垢,對我來說算是每天會花時間和勞力維護的東西。
◆ 我們家的狀況:我自己是很喜歡乾濕分離的浴室,有種明亮時尚(?)的感覺,水也不會潑到其他地方讓整間浴室都濕濕的,所以我清得也很甘願啦…
當然,可以打造一個好清潔的環境,詳情可參考之前的文章:小宅裝潢 | 06 純白色系浴室開箱,物品都給我離開地球表面
■ 亞麻類衣服

令我又愛又恨的亞麻類衣服,輕薄透氣、適合夏天,但真的超級容易皺!!幾乎是每次洗完都要燙才有辦法出門見人…
◆ 我們家的狀況: 我目前盡量不買亞麻的衣服,除非遇到真的超級喜歡的才會考慮,畢竟一洗就要燙可能就會造成我穿的意願直線降低。
目前我喜歡的材質是「竹節棉」,穿起來舒適而且用洗脫烘的烘衣功能也沒出大事,所以很滿意。
■ 不能放洗碗機的食器

此為 豐原職人-呷飯大木盤
有了洗碗機後,購入杯碗瓢盆都會考慮能否機洗的部分。
光是保鮮盒的蓋子,大多都是塑膠+矽膠條,無法用洗碗機洗,我就覺得非常麻煩。
倒不是覺得難洗,而是不用洗碗機洗的東西通常就是擦一擦自然風乾,但膠條的部分不太容易乾,常常玻璃保鮮盒本體已經乾了、蓋子卻還沒乾。
◆ 我們家的狀況: 盡量選擇可以機洗的材質。
我們最近有在考慮替換目前的湯鍋,但許多美麗的湯鍋(白~色~的~)都有塗層 或 無法機洗,這就變成被我們篩選掉的原因…好想找美麗但可以機洗的鍋子阿~~~
另外就是之前曾經被弧度相當美的木盤吸引,但後來也發現不能放入洗碗機…還是踩了剎車沒有購入,看哪天真的遇到喜歡到手洗也甘願的才會購入吧…
■ 超耐磨木地板
之前在 小宅記事 | 07 家事要在晚餐後 我家的家事分配 有提過我家每天幾乎都會吸地+拖地,其實很大的原因是我們有將超耐磨木地板鋪進廚房。

超耐磨木地板本身是怕水的,輕微灑水在上面沒問題,但若是”一攤水”讓水滲進去底下,板材會整個膨脹起來。
將超耐磨地板使用在本身比較會有油汙/潑水的廚房,每日使用完後的清潔就更重要了。
其實我們當時掙扎了很久是否要保持廚房原本的磁磚地,但後來還是因為廚房是開放式的希望地板也能連貫,最後還是鋪進去了。
也考慮過使用不怕水的「石塑地板」,但後來還是比較喜歡超耐磨的質感,最後咬牙(?)選了超耐磨木地板。
◆ 我們家的狀況: 本來是每天人工拖地,現在是每天叫 掃地機器人 擦XD
其實掃地機器人也還是要維護的 (每日洗脫布、幾天要換一次水和倒垃圾),但比起自己拖還是輕鬆很多,比起磁磚我們更喜歡木地板的質感,所以並沒有後悔。
(但我相信磁磚應該還是相對更好清潔的選擇。)
看不到的犧牲–時間
家裡每多一樣東西,就要花費一些維護成本在該物品上,無論是上述的勞力、錢財或空間,其實根本來說,都跟我們握有的時間息息相關。
花勞力在物品上 = 可運用的時間減少
花錢財在物品上 = 需花更多時間賺錢
花空間在物品上 = 需花更多時間賺錢(買更大的房子)
極簡,其實就是減少管理物品的時間
極簡主義的終極目標,就是透過減少不必要的東西(無論實體或虛擬),爭取做更有價值的事情的時間。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能維護的物品數量其實很有限,若超出了自己能維護的數量,不但負擔增加,也容易發揮不了該物品本身的價值。
物品散發的質感,來自我們對物品的愛惜和維護。
例如若我只有1件需要特別維護的衣服,我應該還負荷的了,可以更精細地去維護它,例如每次洗完都仔細燙過,穿它出去可以更顯我的風采。
但我若有10件這樣的衣服,需要我花時間、勞力去一一照顧,那我應該無法做到,最後可能大多的衣服不是穿出去時皺巴巴顯得邋遢,就是被塞在衣櫃內不見天日。
又例如我們在家裡桌上擺了一個紀念品,擦桌子時,要把紀念品移開,擦桌子+擦紀念品,再把紀念品放回桌上。
聽起來還可接受。
但若是20個紀念品排排站呢?會因此多花費多少打掃時間呢?
既然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我們可以試著評估:
這件物品對於我們的價值,是否大於它的維護成本。
像浴室,是我的必需品,我們也想長保它的舒適環境,所以每天乖乖清潔。(價值 > 維護成本)
像浴缸,對我而言可能不是常用的東西,卻會加重每日浴室清潔的負擔。(價值 < 維護成本)
↑ 這就是我們退掉浴缸的原因。
這裡所謂的價值,因人而異。
也許浴缸對你而言是必需品,那就有花費你的時間的價值。
試著找到自己能力範圍內可維護的物品平衡,享受有質感但不超出負擔的生活吧 : )
以上的分享,不知道是否有引起你的共鳴 : )
歡迎留言 或 追蹤本部落格的FB粉絲頁 獲取最新文章消息,一起練習「好好生活」。
4 留言
看到那個浴缸與牆壁的縫隙就覺得有點恐怖啊XDD
是不是XD 太難整理了我投降~~
樹懶來網站簽到了!!!!!
質感生活的網站,真的好有質感啊啊啊,我好喜歡!!!我先收藏進我的書籤先!!!!
懶妹!!是懶妹耶!!真是超久不見了!好久沒見妳還是這麼會鼓勵人!!
之前我疑惑你怎麼突然都沒有出現,還去搜尋了一下你的MATTERS看看是否有在那邊活動(跟蹤狂阿我)
後來看到你有寫預計八月底回歸,我就放心了~~歡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