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極簡主義相關知識,也已經一段時間,
回想極簡觀念對於我生活的影響,除了部落格上常常公開的清爽家居照之外,
我認為最大的改變,就是減少了不少焦慮感。
極簡主義並沒有標準,
並不是斷捨離到剩100件物品,或是家裡放眼望去都沒東西,就稱為極簡,
懂得取捨、將時間精力聚焦最重要的事情,才是極簡主義最重要的精隨之一。
而當我愈來愈認識極簡,
愈來愈能發現周遭的小幸福,不單靠物質獲得滿足,
探索自己的人生怎麼樣才是沒有遺憾,而不是盲目追求名利或跟隨社會價值觀,
我發現自己的某些焦慮感,慢慢地淡化了。
這篇文章,我想與你分享,
我因為實行簡單生活,慢慢擺脫的三種焦慮。
成就焦慮
想到「成功」的人,你會想到什麼畫面呢?
大房子、名車、名錶、名牌包?
西裝筆挺、月入百萬、頭銜嚇死人?
以前我也常常認為自己「一事無成」,
或是因為太想要達到社會定義的成功,成為了工作狂。
極簡主義提醒我重新定義屬於我自己的「成功」。
其實我們追求成功的背後,
更深層的應該是希望擁有幸福,也證明自己的價值,
但有時候我們忘記了背後的最終目的,卻追逐著表面的名和利。
幸福有很多種形狀,不用與他人比較,也不用無限度回應他人的期待,
極簡主義讓我反思自己究竟想要怎麼樣的人生,
而不是繼續盲目相信,那些大眾定義的「成功」是必須放棄一切追逐的目標。
金錢焦慮
把極簡主義觀念帶進生活之後,會發現人要活下去,需要的遠比想像中的少。
真正支撐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實數量並不多,
而我們得到滿足感的源頭,也不一定要依靠物質。
所以在簡單生活之後,我看「錢」的角度改變了。
當然我還是希望自己擁有財富,
換取我想要的體驗、學習、環境、精挑細選過的商品,或是能照顧周遭的人,
但原本心中覺得自己「很窮」、害怕有一天「錢會不夠」的焦慮感,
已經在將生活盡量簡單後,慢慢地消失了。
對於金錢,我感謝它們,也想好好使用它們,發揮它們的價值;
但我已經不感到「匱乏」,不真的覺得自己「沒錢」,
反而在許多時刻(例如:吃自己想吃的東西時),覺得自己是富足的。
覺得自己富足其實很神奇,除了因此萌生的小小滿足感外,
也更有勇氣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樣貌,而不是「等到我賺夠錢再去做」。
追求更好的焦慮
剛開始接觸整理時,我曾誤解麻理惠提倡的「怦然心動」,
所以在斷捨離之餘,還在不停找尋著讓我更心動的物品,
以為這樣才能達到我理想的生活。
一直在尋尋覓覓下一個東西,其實很累,
這代表著我永遠不滿足,吃碗內看碗外。
但極簡主義讓我知道,我擁有的早已經足夠。
當我對周遭的物品已經感到心滿意足,
我就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購物,不用被購物節打擾,
不用一再重複追求更好、更新的循環。
所以許多東西,我傾向找到適合自己的之後就不再費力找尋,
家中的物品,都是以長久使用的前提迎接而來,珍惜地、滿足地、感謝地使用,
避免使用時卻想著廣告上的那一個,這樣無法好好享受使用物品的過程。
結語
雖然我的部落格基本上圍繞著極簡主義(畢竟這是我目前看待事物的核心思想),
但其實我從來就不認為極簡主義是人生唯一的解方,只是剛好很適合我而已。
愈是細細了解極簡主義,我愈發現它其實和許多宗教、智者的開示並無太多不同,
都是讓人在眼花撩亂的表象下,找到更深層一點的東西。
我們在追尋的人生解答,似乎總會用不同的形式,抵達我們身邊。
我發現自己在探索極簡主義的過程中,
慢慢地減少了上述的這些焦慮感,心靈平靜了許多,
也能更寬容對待自己,更勇於追求自己內心嚮往的生活樣貌。
祝福看到這裡的你,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化解心中揮散不去的焦慮感,
擁有更平靜、滿足的生活 : )
推薦書籍
若你看了這篇文章,想更深入了解極簡主義,推薦你以下這些書籍。

這本是我極推薦的極簡主義入門書,雖然某些部分我覺得稍嫌冗長,但作者佐佐木典士用許多例子和建議,讓讀者了解並能慢慢實行極簡主義。

作者澀谷直人是日本的極簡主義部落客,他的工作就是宣揚和推廣極簡主義,他本人也是個蠻符合一般想像中的極簡主義者,例如不睡眠被、沒有冰箱、每天吃一餐…等等,不算是我嚮往的極簡方式,但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他的心靈非常自由,而且也很有趣,所以也推薦想入門的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