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YouTuber 末羊子去開箱極簡主義者的家的這支影片,女主人有提到他們用完浴室都是順手清潔,每天花幾分鐘,換來一直都清爽整潔的衛浴環境。
我們入住新家目前3個月,我也還在進行多方嘗試去維護我們浴室的整潔,目前有些鄰居已經說水龍頭或乾濕分離的透明玻璃上有水垢,但我們家的目前還算有維持住,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浴室收納和清潔原則。
浴室收納原則
收納是影響打掃效率的關鍵,所以一開始規劃浴室用品的放置時,已經考慮到打掃的方便性。
盡量吊掛
使用過東西直接放平台上的方式就會知道,接觸面的地方很容易發霉。
且因為要清理時需要把東西全部從檯面或層板上移開,工程浩大,清洗意願直線降低。
所以我們家的浴室第一條守則,就是東西(尤其是會潑到水的)盡量全部「離開地球表面」。
沒有障礙物的檯面即使潑到水了,直接擦拭沒有阻礙,可以快速清潔。

這部分當時這篇浴室開箱文 寫得很清楚,可參考:
小宅裝潢 | 06 純白系浴室開箱,物品都給我離開地球表面
清潔用品順手拿
家裡的打掃用品,包含抹布、刷子、清潔劑… 大家是放在什麼地方呢?
以前的我認為打掃用品就是要「藏起來」,因為五顏六色又看起來髒兮兮,實在不登大雅之堂。
但藏在深處的物品,要用的時候光是多一道「拿出來」的手續,就足以降低我們使用的意願(因為打掃這件事本來就沒這麼吸引人阿~~~)
有次我看了一個日本媽媽的ig,她是將打掃物品「直接放在」要打掃的區域旁邊。
重點是…
非 常 整 齊 !!
而且不細看,你可能都不會特別發現那是打掃用品。
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找 存在感低/顏色低調/最好可以融入你家風格 的打掃用品。
這下你知道無印良品那些看起來很有質感的掃除用品,是賣給誰的了吧?(我以前一直覺得匪夷所思)
(P.S.上圖中的兩個都不是無印良品的商品,但都刻意買白色,順理成章融入我們家白色系的浴室)
選用容易清潔的物品
浴室畢竟是一個容易潮濕的地方,即使常常擦,有時還是多少有點發霉跡象,所以我個人會推薦好清理、好擦的收納用品。
例如下面這種層板,以擦拭髒污來說,因為沒太多邊邊角角,是比較好擦的。
簡約的展示層板 算是可以直接用抹布擦,不一定要拆洗
但若是像下面這樣貼在牆上的收納盒,我的大原則是「要可以拿下來清理」。
用無痕貼固定在牆上的收納盒 背後長這樣~可以拆下來洗
因為之前搜尋無痕貼的收納盒時,我發現有一些是背膠直接黏在盒子後側的,代表貼上牆後,無法順手拆下來清潔,若是深一點或邊角多一點的盒子,那可能長期用下來都有死角沒辦法清。(而且我們浴室算很通風,但收納盒底部還是會因為有接觸水,多少會紅紅的,還是需要拆下來清潔)
另外,若是金屬的層架,我也建議買品質好一點的,以前我曾買過比較便宜的直接無痕貼牆的金屬層架,但不到一年就開始生鏽,東西放上去就會被染上鏽色(會沾染一點褐色),而且鐵鏽即使要刷還刷不掉…真的非常得不償失。
我們新家目前使用 DAY&DAY 這個品牌的浴室五金,是我妹妹推薦的。
妹妹家有兩種浴室五金,建商附的雜牌五金已經有鏽斑,她們自己買的DAY&DAY五金,則用了2年都保持得很好。

浴室使用原則
下列這些原則,有助於讓浴室普遍處於清爽美麗的樣子。
順手清理-讓碰水時間減少
我發現幾乎無論什麼東西,只要「長時間碰水」,就會 發霉 或 產生水垢 …
所以若能順手將水清除,其實就是減少黴菌和水垢的最佳辦法。
要養成順手清除的習慣,請參考上述的 清潔用品順手拿 這個區段,減少清掃時的阻力。
浴室通風
每天沐浴完畢應該是浴室最潮濕的時候,我會先拿刮水棒刮除淋浴間玻璃和牆上的水珠,然後用抹布把玻璃、水龍頭、牆上的水盡量擦乾,最後淋浴間地板也會用刮水棒把水刮到排水口,順手撿起掉落的毛髮。
蝦皮買的刮水棒 我覺得拿起來很順手,但剛用的時候若水太少很難刮,用一陣子會改善
之後我們通常會開窗,讓浴室通風。
若不方便開窗,也可以開浴室的抽風機,或者用電扇吹,盡量讓浴室盡快恢復乾燥,可以減少許多發霉的機率。
結語
其實關於家中各環境的維持,我也還在學習,但我認為「使用完畢就清理」是不變的大原則,雖然不習慣的時候一聽會覺得很麻煩,但實際上操作後因為已經是習慣,做的非常自然,看到總是能維持清潔的家裡環境,心情也很放鬆。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或有更好的掃除方式想跟我分享~歡迎留言交流喔!
也歡迎追蹤我的粉絲專頁,新文章上架時會通知 : )
一起讓家裡變得更有質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