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 自宅施工

裝潢前看看吧!讓居家空間設計更貼近自身需求的5個建議

by Aya

去年的這個時間,差不多是我們新家裝潢要開工的時候。
目前已經入住快10個月了!

當時和室內設計師討論家裡裝潢時,是我們先初步有了整體的空間規劃,
再由設計師幫我們注意更多細節,還有調整一些美感的部分,
最後完成了現在這個我很喜歡的小天地。

身為(雖然只有一次裝潢經驗)的過來人,我列出了一些我想到的小建議,
希望未來要裝潢自家的人,都能順利打造出適合自己的空間。

建議1-深度了解自己

有時候我們買下一個商品,是因為「嚮往自己使用它的樣子」。
例如一個手沖咖啡壺,我們期待自己擁有手沖一杯咖啡的悠閒時間
但往往買下不曾使用的物品的結果是,最後還是習慣去巷口的7-11直接買咖啡。

很多咖啡相關商品都會營造一種優閒氛圍

裝潢時若不夠了解自己,也很容易因為雜誌上、網路上的漂亮裝潢,而犯下這樣的誤區。
而且這是即使找室內設計師,也無法單靠設計師解決的問題,
因為最終的決定還是在案主身上

例如要做一個衣櫃,衣櫃的內裝就有各種不同的樣式,
若了解自己是個不喜歡折衣服的人,那就增加吊衣桿、減少抽屜,
而不會做了一堆抽屜後因為懶得歸位,衣服流離失所。

了解自己的實用方法

一個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方式,就是整理現在的居住環境
透過和物品面對面,我們可以更了解哪些東西是買了之後不用的。
(這些證據會顯示你就是不會去用它的人,不用再騙自己了!)

例如搬家前我們處理掉了家裡的好神拖,
因為我了解到自己就是個討厭拖地的人,還要提水更降低我拖地的意願,
所以當初只保留可以黏貼抹布的平板拖把,
後來裝潢時預留了掃地機器人的空間和插座,搬家兩個月後購入了掃拖機器人。

目前每天代替我拖地的s7掃地機器人,謝天謝地
石頭科技S7掃地機器人開箱文點此

科技發達的現在,我們愈來愈可以誠實面對自己有些事情就是懶得做,總是有許多替代方案。
裝潢前愈了解自己,你家設計完工後就會愈舒適。

建議2-家沒有既定的規範

有時候我們在裝潢時,會依照「一般普遍的原則」規劃家裡。

誰規定客廳一定要擺沙發、電視、茶几?

我家的客廳只有邊几,不放茶几,因為我們想要空下更多活動空間
常成為客人焦點的邊几是 有情門 的 方城哈欠邊几

我們樓下鄰居的客廳則買了類似的無印良品懶骨頭的商品取代沙發,也是一種選擇。
也聽過很多人用投影機取代電視,或是根本沒有這些影音設備。

甚至,誰說一定要有客廳?也有聽過有人家只有書房的~

還有一個就是好像許多人會認為需要「客房」,
之前看一位YouTuber的家裡開箱RoomTour,
她就有提到很後悔做了客房,因為使用率並不高,也許做別的用途更理想。
(而且客房最終大多會變倉庫吧…)

在決定房子的配置的時候,最好是以實際住在裡面的人做最優先考量
目前的房地產一坪這麼高價,
若是一年沒出現幾次的客人,實在不必要特地留一個閒置空間。

回歸到自身需求,由空間配合人,而不是人去迎合空間

建議3-每個空間的需求度排名

畢竟家中並不是四度空間袋,
尤其對於目前流行的小坪數住宅來說,許多需求都會需要取捨

需求排序

例如我家,因為我是在家工作,
所以書房(工作室)就是我家順位較重要的空間,
即使捨棄化妝台、更衣間…也要做工作室。

另外,其實我家工作室是原本建商預設的客廳的位置,
一旁就是落地窗,是家中景致和採光最好的地點。
這也是考量到我們實際使用頻率後做的決定

從工作室可看到外面一片綠意^^

思考「不能妥協的事情」

還有就是「不能妥協的事情」,以我家來說,就是「餐桌」。

某個有陽光的早晨的景色
餐桌是閨蜜家以前用的,後來送給我們使用,簡單大方^^

當時其實室內設計師有建議乾脆在中島上用餐,就可以節省掉餐桌空間,
確實也有許多家庭都是在客廳用餐,
但我們希望用餐時,是面對面互相交流的,而不是並排坐在中島上或電視前,
所以餐桌算是我們即使這麼小坪數,也決定要擺放的物件。

建議4-考慮收納量

大家看樣品屋時,因為需要看起來通透,大多都用許多開放式置物空間或玻璃隔間。

但要注意的是,這些雖然很美,
開放式空間基本上不是用來收納,而是用來「展示」的

開放式層板、透明玻璃門的櫃體,基本上都偏向展示空間,
一但放太多東西,容易顯得非常凌亂,也失去展示功能(剩下讓視覺更亂的功能)

有個751整理法則是這樣的,各種收納量和空間的用途如下:

「展示型收納」為 1 成
–純展示用的空間,必須像美術館一樣,點綴非常少量的重點展示品,僅占總空間的1成。

「看得見的收納」為 5 成
–即使關上門也看的見內容物的收納(例如玻璃門櫃),建議收納量是總空間的1半。

「看不見的收納」為 7 成
–關起門來看不到內容物的空間(如一般木門櫥櫃),收納量最高是總空間的7成。

若希望裝潢後的新家能維持長期的美麗樣貌,那就不得不考量如何收納物品的部分,
當然,要收納的東西愈多,需要做的收納就愈多,
「從源頭減少物品」才是本部落格最推薦的方式(笑)

書房的開放櫃
靠窗的地方其實有一個大收納櫃,裡面收納吸塵器和一些備品、雜物

以我們家來說,有做了兩座收納量較高的櫃體,(關上門就看不到裡面)
主臥的床下也有做上掀式收納,還有廚房上櫃也採用建商原本的不開放收納。

廚房基本上大多是封閉的櫃體

其他地方則盡量偏向開放式層架或平台,
看起來不會櫃體做滿顯得太壓迫,但也兼顧了我們需要的收納量。

建議5-思考硬裝和軟裝的分配

室內設計業有個很可愛的區分硬裝和軟裝的方法,就是
「若把房子倒過來,會動的就是軟裝,不會動的就是硬裝」

根據這個原則,基本上裝潢時作的木工、系統櫃、廚房…等就屬於硬裝,
其他去店裡買來擺的現成家具(茶几、沙發、桌椅…)等就屬於軟裝。

以長久使用的眼光來看,軟裝其實比較機動性,
但硬裝通常是針對家中空間「量身打造」,所以較不會造成空間浪費,
所以各有各的長處,這也是裝潢時可以思考的事情。
哪些是希望往後機動性高一些?哪些是希望可以將空間利用到極致?

系統櫃做的電視櫃(有少部分木工來協助支撐)
底下是懸空的

以我們來說,其實客廳電視櫃可以裝潢做,也可以去店家直接買一個回來放,
當時其實比較考量到的是懸空的電視櫃下面比較好清潔(因為沒有桌腳),
露出的地面愈多,看起來整體空間也愈放大
但其實軟裝的電視櫃則是變化性更高、也比較個性化的選項。

我們家的衣櫃則是同時用了硬裝+軟裝兩種方式
因為主臥空間小,所以使用木工將衣櫃吊衣桿做好,上方也做了收納空間,
但考量到機動性,衣櫃的抽屜則選擇無印良品的 PP衣裝盒/橫式,下面還裝了輪子(打掃時好移動),
若衣服多要再增加一排抽屜,或是放置其他大型物品(EX:行李箱)也是可以。
(但目前是都沒這些需求,所以還是只有兩排抽屜,一人一排)

主臥床架 當時快完工的樣子

主臥的床架其實用買現成的比較便宜,但我們想打造有點像和室的感覺,
也藉由架高的床增加大型物件的收納空間,
所以主臥的床架也是設計師協助用系統櫃做的硬裝。

很好用的升降桌,可以站著用電腦,避免久坐
開箱文可見:
FUNTE 電動升降桌 自宅工作室選物開箱

書房的書桌其實也可以用木工或系統櫃做,
但我們想要升降桌,也保留書房空間以後也許有其他用途的機會,
所以選擇了直接購買升降桌回來自己組裝。

其他相關推薦文章

以上就是我思考後,對於打造「適合自己的室內裝潢」的5個小建議。

其他有關裝潢的文章,都可以至:

小宅裝潢

這個分類內瀏覽唷!
除了有找室內設計師的心得,還有從開工到完工的照片記錄唷!

致讀者的訊息

謝謝你看到這邊!
我是Aya,正在練習「好好生活」,
期待構築 物質精簡、平凡卻不平淡 的輕盈小日子。
歡迎追蹤「小坪數‧輕盈小日子」粉絲頁,一起細品生活滋味 : )

相 關 推 薦 文 章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