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就開始對於婚禮和喪禮,產生了一些疑惑。
尤其是參加過的喪禮,常常讓我有種「跟著SOP走」的感覺,
聽從指示跪拜、獻花獻果,
即使心中滿懷思念和悲傷,卻又必須跟著緊湊的流程行動、生怕出錯。
我相信這些傳統肯定有它的意義,
但也許是身體跟著做、心中卻不完全理解背後的意涵,所以時常覺得疑惑。
但前幾天,我參與了一場非常溫馨的追思會,
沒有繁文縟節,甚至也沒有瀰漫太多悲傷,只有滿滿的祝福和想念,
最後以近年愈來愈盛行的「環保葬」安頓。
這篇文章不會有照片,
但這場追思會和樹葬,讓我看到告別的另一種可能性,所以很想記錄下來。
追思會─人生成果發表會
這次告別的那位長輩,在此就稱為「她」吧!
她的追思會,就在她家透天厝的一樓客廳舉辦,
一入內放著一籃她喜歡的玫瑰花,可以拿一隻,放在她的照片前送給她,
而整個客廳,都是和她有關的物品,
陳列各個時期的照片外,還有展出她的各式藝術作品,
原來除了廚藝精湛外,她也很會繪畫,還會毛線編織。
有人不小心熱淚盈眶時,她的家屬都會說:
「她有交代要笑笑的喔!」
大家就欣賞著這些物品,輕聲聊著天,緬懷這位溫柔的女性,
現場氣氛十分舒服,甚至是明亮的。
溫馨簡單的樹葬
兩小時的追思會結束後,較親的親人們,
帶著她的骨灰、照片,還有會場中的花束,一起啟程到附近的墓園,
那裡有提供「樹葬」的選項。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樹葬」,同行的人似乎也都是,
一排排的樹下,有些埋入了圓柱形的罐子,而有個罐子已經標了她的名字,
我們邊疑惑著要怎麼使用,邊等待管理員的到來。
管理員到後,直接把罐子抽起來,樹下的泥土形成了一個圓柱形的洞。
管理員帶了兩盆泥土,
請家屬將骨灰全數倒入其中一盆,並用鏟子充分混和後,倒入樹下圓柱形的洞中,
最後再將另一盆泥土倒入,差不多剛好填滿了樹下的洞。
埋好之後,幾乎看不出該地和其他土壤有太多差異,
所以管理員建議可以拍照起來,之後可以回來思念故人。
管理員說,只要是可自然分解的物品,可放在土壤上裝飾,
因此家屬們圍著那個剛填好的洞,把追思會用的花一朵朵地插上去,
最後變成一個美麗豐盛的小花團,
過程中小朋友雖然懵懵懂懂,卻也跟著幫忙,十分溫馨。
如同這氣氛,樹葬的墓園中也沒有可怕或陰森的感覺,
就是一排排筆直種著樹的步道。
而選擇這麼輕盈的方法告別的她,讓我覺得好瀟灑。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參加這個儀式的過程中,因為很直接地看到了她的生命軌跡,
也有時間和其他人一起談論她、回憶她,
我不斷想起<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
在「以終為始」這個章節內,有提到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問題。
想像一下,假設你剛剛去世,你的幽靈正參加自己的葬禮。
.
你看到你的家長、兄弟姊妹、朋友、親戚、同事…都出現在你的葬禮上,
這些人輪流上台緬懷你、訴說對你的印象的時候,
你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評論呢?
.
你希望在蓋棺定論時獲得的評價,才是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在生命之前,好多東西都變得渺小或無所謂,
那些執意追求的,真的是你打從心底想追求的嗎?
那些仇恨的,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在我們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生命旅程中,究竟要怎麼樣,才能沒有遺憾呢?
我一直在探索,要怎麼樣活出幸福的人生,現階段的我的答案是:
找到真正令自己開心、喜歡的事情,並持續去做。
關懷、投注愛在自己在意的人事物上,為周遭的生命帶來一點光。
結語
這次參與的這個儀式,讓我感觸良多,但也受到了鼓舞,
原來一個人的生命,可以這麼豐富,帶給這麼多人啟發和溫暖,
謝謝她,真的 辛苦了。
之前看整理師紫恩的文章,她對於「生前整理」頗有興趣,
曾寫過一篇:如何幫自己線上預約環保葬?海葬、樹葬、花葬
大家有興趣可以閱覽喔!
我相信死亡不是個禁忌,
若我們愈能清楚感受到自己終究會離開這個世界,
就愈知道時間有限,積極地把握當下。
謝謝你看到了這裡,
希望我們都能把握人生這個旅程,享受旅程中的風景,並走到想去的地方。
2 留言
好溫馨也好環保的一場追思會,淨身來也淨身走,我也覺得死亡不是個禁忌,每個人都必須經歷過生老病死,但可以提前準備自己嚮往的葬禮和身後事,好像也不錯,我很佩服那些提前舉辦自己告別式的人,聽聽大家心中的自己、對自己想說的話,比起死後才後悔,不如好好把握現在。看完文章覺得樹葬好像挺棒的呢!
謝謝VIVI,我也跟妳一樣耶!
也覺得若能有「提前」的告別式,似乎更能沒有遺憾地道別,
我其實本身就對於環保葬有興趣,這次經過這個經歷,更是好感度提升許多,
喜歡這樣輕盈無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