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搬離老家到外面租屋,
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已經受到斷捨離啟蒙的我,
漸漸無法忍受老家的雜亂。(但又怎麼整理都無解,搬出去才有機會打造自己的空間)
而最近,因為回老家住了幾天,我又再次感受到媽媽的囤物功力,
我突然發現,媽媽對於物品的想像力非~常~豐~富~。
她有辦法在看到一個(打折 或 划算 的)東西時,
想著這個物品可以運用在何處,然後把它帶回家。若是免費的、別人送的,則是想都不想就直接帶回家。

這次她撿到一根棍子,拿在手上觀察比劃了一下,
居然想到可以在去爬山時「打草驚蛇」,但她和爸爸一人已經有兩支登山杖…
實在疑惑還有哪來的手可以拿…
最後被我和爸爸阻止,這支棍子才沒有入住我們家…
因為想要,而努力想理由

其實我自己,有時候也會因為「已經」被一個東西吸引,或是因為不想丟掉某個東西,
就開始想著有沒有地方可以用。
不是真的需要,
僅是因為「想要」,所以要給自己一個把物品留在身邊的理由。
其實我們買東西的決策也常常是如此,
推銷員或廣告,大多給我們的都是一種「情境」,
讓我們能「輕鬆獲得」買下這個商品的合理理由。
但這些要「努力想」或「店員告知」才能擠出理由的,大多都不會是需要的物品。
真正需要的物品應該流程上是相反的,是已經有需求,才去找物品,
而不是看到物品,才開始勉強在腦內「腦補」,只為了合理化把物品買下或留下的行為。
通常要這樣「勉強」才能想出用途的物品,反而還需要因此改變習慣去遷就它,
最後下場就是不會長久使用,只能被堆積在角落長灰塵。(但還是捨不得丟掉)
結語
若想少一點物品、更輕盈一點,
如何不被豐富的想像力左右,冷靜分辨「需要」或「想要」,應該會是必要的練習,
畢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靠著「想像力」,給自己一點購物或不斷捨離的理由。
現在的我漸漸降低了逛街的頻率,愈來愈少買計畫外的商品,
但當然有時還是會因為太心動而失手,
失手也沒關係,記取經驗下次更進步就好了,不用太苛責自己。
怕火力太猛,大家會覺得我是不孝女,這篇我不敢寫得太長~(笑)
若還有興趣看看其他勸世文(?),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2 留言
看完這篇讓我也心有所感。
以前我也會覺得「這個以後會用到」,然後就會搬回家,所以東西很多的我每天都被媽媽唸XD,我媽就跟你一樣即使用不到,就算是免費也不會拿,她覺得看到很多東西很煩躁(笑),可是女兒我偏偏就是那種以後會用到啦!一直放放放,就放到房間像回收間一樣XD。
.
隨著時間流逝,我也開始慢慢學習丟物品,並改變生活習慣,以「已經有需求,才去找物品」為主旨,需要時再去買,那種買來立即使用才會有種成就感耶!還會覺得我買對了!!!XDD雖然偶爾我還是會因某種東西沒了有恐慌感,而買入囤貨(喂~XD),不過畢竟習慣一時還是難以改變,只能慢慢學習,下手前先想想。
原來妳媽媽跟我這麼合拍!!(笑) > 我就是覺得東西多很煩躁沒錯XD
但我後來發現這好像是一種物極必反(?),我跟我媽也是完全相反的狀況…
.
其實生活好像也沒有標準答案,真心覺得舒適就是最好的了,
若妳目前也傾向少一點東西的話,那現在的一步步改變就很棒^^
我也還是有時會因為各種理由(怕麻煩、之後沒貨…)失手XD(看看我一次買了3罐過碳酸鈉的清潔噴霧…)
但有在進步就可以為自己鼓鼓掌!